首页

欧美女王调教女奴滴蜡

时间:2025-05-28 16:30:00 作者:北京推出11项暖心举措服务保障农民工 浏览量:18530

  7月底,菲美举行了新一轮外长防长“2+2”会谈。这是2013年以来菲律宾首次主办该项会谈。在这之前,中菲就管控仁爱礁局势达成临时性安排,南海风波暂时得以平息。然而对美方而言,恐怕见不得南海一个“稳”字。这一点从菲美此次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就能看出来。

  比如,美方在声明中重申了对菲安全承诺,声称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》适用于南海地区,呼吁美菲与日本、澳大利亚进一步开展防务和安全协调,以应对所谓的共同挑战。此外,联合声明强调美国将联合日本等国,对菲律宾在安全、军事和经济等领域进行投入。会谈结束后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,美方将提供5亿美元资金,加强菲方国防能力。菲总统马科斯在会见布林肯时,呼吁双方需要定期接触,从而帮助菲“灵活应对”中国和相关海上紧张局势。

  这一系列动向表明,美国因素是影响菲律宾对华政策和南海政策的最大不可控因素。正是因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菲持续挑唆,以及为菲方非法主张站台背书,才放大了菲律宾挑衅中国的野心。去年以来,菲律宾在中国仁爱礁、黄岩岛等岛礁屡屡滋事挑衅,根源正在于此。

  当前,中菲就管控仁爱礁局势达成临时性安排,但人们是否就能对南海局势保持乐观呢?考虑到美方的持续诱拉以及菲方的反复无常,菲方下一步的动向怎样,还需察其言、观其行。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日前在中国-东盟外长会议上对菲外长马纳罗所指出的:“关键是菲方要履行承诺,不要再朝令夕改、出尔反尔,不要再反复倒退、节外生枝。否则,中方必将予以坚决回应。”

  作为亚洲国家,菲律宾在处理中菲之间的海洋争端时,本应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,而不是唯某些域外大国马首是瞻。然而,自马科斯政府上任以来,追随、依赖并强化美菲同盟似乎成为菲律宾的国策。在此背景下,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表现,既缺乏对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的理性思考,又极端依赖外部势力,还带有强烈个人色彩,导致经常出现前后不一、出尔反尔乃至部门之间政策失调等情况。

  菲律宾一些政客应该意识到,美方抛出的安全承诺不过是“画大饼”,一旦中菲爆发冲突,美方绝不会为它而与中国“摊牌”;美菲同盟的终极目的是服务美国的全球霸权,不会带给菲律宾和平繁荣,反而让菲迷失自我、毫无理智地冲在大国竞争的前沿,进而危及地区和平稳定。也正因此,菲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冒险行为在东盟内部无人理会。

  7月底召开的第57届东盟外长会通过联合公报,强调了全面、有效、完整落实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的重要性,鼓励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的《关于加快尽早达成有效、实质性南海行为准则的指导方针》,尽早达成有效和实质性的南海行为准则。这一表态否定了菲政府关于撇开中国自行制定一套“南海行为准则”的提议,说明以和平方式处理南海争端是东盟国家共识、维护南海和平是东盟国家共同期待。

  回顾历史,上世纪60年代,菲前总统马卡帕加尔开启了菲律宾外交寻求回归亚洲的政策,即调整菲美关系、大力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。如今,这一任务远未完成。菲律宾不是美国的菲律宾,而是亚洲的菲律宾。面对美国利诱,菲律宾需要多些清醒和理性,它的对外政策必须回归以地区为重、与邻国为善。这才是符合菲律宾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的正确选择。

  (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锐评评论员) 【编辑:梁异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杭州亚运会)综合消息:中国女篮挺进决赛 中国女足将争夺铜牌

其中,腐败问题是历次大型医院巡查的重点之一。比如,日前,甘肃卫健委印发的方案将“商业提成”“欺诈骗保”“收受红包”等多项违反院内廉洁的行为列入巡查重点,还专门提到了是否建立完善覆盖重点岗位、重点人员、重点医疗行为、重要药品耗材、大型医疗设备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大型修缮项目等关键节点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监管机制。

两年来首次更新iPad产品,AI加持能否扭转苹果平板下滑局面

台风登陆后,福建电力、通信、住建等部门专业抢险队伍出动应急力量1.45万人次,恢复停电用户10.9万户,恢复退服基站581个,处置倒伏树木5707株。

吉林、辽宁深化港口合作 推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

以延安市薛张小流域为例,张永峰说,目前该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5%,植被覆盖率达到65%以上,从2014年到2017年,该流域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累计达到2700余万元。

“习主席邀请我们来中国,我特别激动”——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访华速写

作为电影《中国机长》原型人物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,曾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带领机组成员正确处置,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。在他看来,机长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驾驶杆,而是鲜活的生命,面对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和设备,而是无数幸福的家庭。

烟台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攀升

10年前的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,自觉打破自家“一亩三分地”的思维定式,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